(通訊員 王守娜) 根據(jù)《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指示精神,牟平區(qū)文昌小學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了以馨”“雅”“趣”為主題的勞動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的技術意識、工程思維、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工匠精神,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馨 ”——小香囊大學問。香囊起源于三千年前,是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古人用香袋包裹藥材佩戴,既治病散濁,又表情達意。“小香囊大學問”實踐活動中,我們引導學生走進香囊文化,通過上網(wǎng)、查資料、走訪等形式了解香囊;然后合作縫制香囊,準備材料、設計剪裁、穿針引線、填充藥物、搭配裝飾;最后集中展示,講一講、摸一摸、聞一聞、看一看、評一評,小小香囊喚醒了文昌小娃對傳統(tǒng)文化的無限熱愛!
“雅”——布貼畫會說話。在文昌小學,一首首的古詩與每個孩子日日相伴,如何更好地發(fā)揮詩詞的熏陶作用?學校將布貼畫與詩詞相結(jié)合,在低年級開展了“布貼畫會說話”實踐活動,引導孩子用靈巧的小手貼出古詩的意境。創(chuàng)作時,學生不但要熟知古詩意思,還要對布料的花紋、色澤進行比較,然后合理搭配。會說話的布貼畫既激發(fā)了孩子的背詩興致,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創(chuàng)新能力。
“趣”——枯樹枝有生命。走在大街小巷,枯樹枝隨處可見。我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枯樹枝的姿態(tài)、形狀、質(zhì)感,結(jié)合生活中的物體模樣,再創(chuàng)作、再加工,讓樹枝靈動起來,給枯樹枝以“生命”!學校門前的小竹林也是作品材料的發(fā)源地,砍下的細竹子得到了充分利用。小鹿、小蜻蜓……一件件手工作品雖古樸簡單,但件件透著靈氣與稚氣,著實可愛!
“馨”“雅”“趣”勞動主題教育活動鼓勵學生在活動中手腦并用,靈活掌握、融會貫通各類知識和技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技術操作水平、知識遷移能力,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入他們的內(nèi)心,是文昌小學勞動教育沃土上盛開的豐收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