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度一中語文教研室青年教師馬安然展示了自己的研討課成果,課題是《散文閱讀中的形象鑒賞》。“雙講雙評”是指同一課題講授兩次,評課兩次。第一次授課本組全體教師參與聽課和評課,放大優(yōu)點,修正不足,指出具體的修改方案。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第二次授課,再請組里老師聽課評課,落實修改方案,提高課堂效果,完善教學設計,幫助青年教師實現(xiàn)課堂優(yōu)質(zhì)化、教案精品化、作業(yè)作品化、批改精細化。

經(jīng)過組內(nèi)老師們的悉心指導、熱心研討,馬安然老師展開了第二次授課,對知識點重新進行了詳略安排,重難點突出,采用更優(yōu)教法,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鞏固方法等課堂活動,訓練學生做題思維,規(guī)范學生答題思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成為課堂的推動者,達到了更好的課堂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第二次評課時,老師們肯定了第二講的進步,同時就課堂活動的組織形式等方面給予了更有效更多樣化的建議。
一堂課的呈現(xiàn),其背后都凝聚著教研組的力量與老教師的心血。青年教師的成長離不開他們的幫助,當個人智慧與集體力量相結(jié)合時才能呈現(xiàn)出最完美的課堂教學。此次雙講雙評活動中老師們積極參加,熱心參與,課后與青年教師一起評課,為青年教師提供了更好的建議,為他們的教育成長助力。
借由展示的契機,青年教師不僅鍛煉了自己領悟教材、分析學情、把握課堂的能力,也能更多地學習到老教師對教材學情的心得體會,得到更多珍貴的教育教法的指導建議。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師成長固然存在少數(shù)的天賦者,但絕大部分人是努力研究,靜心鉆研,其后才有水到渠成。對于我們來說,“慢”的藝術(shù),就是靜下心來投入教育的沃土,細心栽植每一棵幼苗,待歲月流轉(zhuǎn)成長和收獲的季節(jié)。專業(yè)之路很長,只要一直在認真前行,認真思考,相信時光一定會讓我們看到它那更迷人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