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華北、東北的農民通過央廣新聞熱線400-800-0088反映,當地從7月中旬開始,田間地頭出現了一種叫"粘蟲"的農業(yè)害蟲。玉米、水稻等農作物被大量啃食。
在吉林農安,地面、農作物秸稈、雜草叢中到處可見黑乎乎的粘蟲說,地頭的玉米遭受的蟲害輕一些,越往里走,蟲害越嚴重,有的玉米已經被蟲子啃光了葉片,只剩下光禿禿的葉脈。
村民:四五厘米長,黑色身體,紅色頭頂。
記者:身體是黑色的,頭頂是紅色的。
村民:這種蟲子專門吃苞米葉,把葉子吃光了,吃光了苞米就完了。
村民:我家3坰半地,幾乎片片有了。
村民:鋪天蓋地的,就那個草上面鋪了一片,一顆玉米現在都有好幾十個蟲子。
村民:你要是到地里一看,那蟲子,進去一趟再出來,褲兜里都揣滿了。
遭遇蟲害侵襲的還有水稻。吉林德惠市橋頭村村民說,這兩天,蟲子的數量大得驚人。
村民:這一個稻穗上就有五六個。水稻那穎殼張嘴那功夫吐出的雄蕊把那嫩花,發(fā)黃的相當嫩的花把它吃了。
村民:正趕上水稻揚花,揚花那蟲子正好就吃那花,現在農民非常擔心啥呢,把這花吃了,不能授粉,沒有果實了。
吉林農安、九臺、德惠、四平等地的農民或輕或重都在遭受粘蟲的困擾。大家聚在地頭,商量著怎么對付粘蟲,噴什么農藥才管用。一些農民索性自己動手,背著噴霧器鉆進了玉米地,噴灑高濃度的殺蟲藥。更多農民希望能用適合玉米的高桿作物噴霧車來解決難題,甚至有農民提出,如果政府能組織飛機噴藥,那是最好。應對之間,農民也有難處。
村民:現在我們農民就是翻來覆去撣藥,有死的有沒死的,有的假死,蘇醒之后再繼續(xù)往上爬,現在已經苞米棒下面已經透亮了,苞米棒上面有的已經刻的鋸齒形的了。
村民:地里邊作物高,人進去里面打藥,藥也挺厲害的,人出來以后,眼睛都是通紅通紅的,因為天氣也比較熱,也擔心人在打藥的時候出現什么危險。
村民:現在就滿世界找噴霧車,少啊,找不著啊,我們一個大隊才一臺車,一個大隊1800來晌地呢。
吉林農業(yè)大學農學院院長王丕武分析,氣候條件是誘發(fā)粘蟲災害的重要因素。
王丕武:因為今年在我們吉林省中部地區(qū),溫度有兩個特點,雨水比較充足,土壤濕度和田間濕度都比較大,8月初,吉林省的氣溫,比往年偏低,20多度,這樣的氣候條件最適合于粘蟲的生長發(fā)育。
出現在吉林的是"二代粘蟲",王丕武教授告訴我們,農民現在看到的粘蟲已經快到暴食期,對農作物的危害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出現在河北的卻是"三代粘蟲",河北省農業(yè)廳植保站副站長、研究員張書敏說,河北的粘蟲災害和"7﹒21暴雨"直接相關,幾個因素湊到一起,導致了粘蟲災害的發(fā)生。
張書敏:今年的發(fā)生程度應當說是最近20年來沒有的,假如說7月下旬沒有強降水,有強降水,有下沉氣流,那時候它的卵巢發(fā)育沒有成熟,它就是過路客,氣流的時間和它的發(fā)育進度吻合到我們這兒了。河北省發(fā)生的面積大概是990萬畝,我們的玉米種植面積在4500萬畝,不到四分之一吧,重發(fā)生面積就那一塊,就是唐山、滄州、廊坊、保定。
農業(yè)部種植司副司長周普國正在河北廊坊指導病蟲害防治工作。他說,今年的蟲災,發(fā)生面積之大、范圍之廣為近十年罕見。
周普國:八月上旬,全國粘蟲相繼爆發(fā),重發(fā)的田塊一般可達100到500頭,最高是2000到2500頭,全國兩遷害蟲已發(fā)生3億畝次,發(fā)生面積之大、范圍之廣,密度為近十年罕見。全國已派了70個督導組到各地去督導病蟲害的防治情況。
究竟這次蟲災會對農作物的產量有多大影響?現在恐怕還無法準確評估。在東北、華北一帶,玉米在國慶前后才能收獲,如果現在粘蟲災害控制不住,嚴重的地區(qū)可能會面臨減產。而河北等地也正在開展地毯式防治。河北省農業(yè)廳研究員張書敏:
張書敏:農業(yè)廳協(xié)調財政,協(xié)調了2000萬,緊急采購8460臺煙霧機,適合于玉米高桿作物田間施藥的機器,省長批的特事特辦,立即采購,今天下午完成的采購,今天晚上開始送貨。到目前,已經用了直升機1架,大型施藥器械400多臺,煙霧機2000多臺,到現在已經完成重發(fā)區(qū)防治545萬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