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
一條路就是一條大地的血脈,一條路就是一條經濟隆起帶,公路修到哪里,經濟社會發(fā)展就延伸到哪里。一個干支相連、四通八達的干線公路網絡,為聊城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聊城歷屆決策者一以貫之地秉承著“借路興聊、靠路富聊”的宗旨,把發(fā)展公路交通放到了優(yōu)先發(fā)展、率先發(fā)展、超前發(fā)展的戰(zhàn)略位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992年以來,全市每年平均有200公里左右的干線公路得到新建、改建和大中修,平均每年的公路建設投資達到10億元以上。
數(shù)據(jù)雖然枯燥,但卻最具說服力——
1978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為1921.1公里,其中,干線公路930.2公里,縣鄉(xiāng)990.19公里。全市只有二級路18.5公里,其余多為三、四級路。土路有854.2公里。臨清至莘縣均為土路,維持通車。泰臨路平陰大橋至聊城段18.5公里,加寬至12米瀝青路,提升到二級路標準。
歷經40年發(fā)展跨越,截至2017年底,全市干線公路通車里程達到了15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2公里,一級公路538公里,二級公路761公里。高速公路、一級公路里程分別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07公里和144公里。目前,除去東阿之外,其余縣(市、區(qū))都通了高速公路,明年將縣縣通高速。從聊城市向各縣(市、區(qū))輻射的公路全部達到了高速公路或是一級公路標準,各縣(市、區(qū))之間全部由高標準二級以上公路相連接。以“三橫一縱一環(huán)九大出口”高速公路主框架為主,“高標準半小時經濟生活圈”普通國省公路網為輔的干線公路網絡正在形成,聊城作為魯西交通樞紐的地位更加凸顯。
經過多年的努力,“半小時經濟生活圈”基本建成,“高標準半小時經濟生活圈”目標實現(xiàn),建設“四路一樞紐”規(guī)劃、“5521立體大交通戰(zhàn)略”又相繼提上了議事日程,開辟縱貫南北德州至商丘高速公路新通道,開辟聊城到濟南的第二條一級路直接通道,新建國家高速網青(島)蘭(州)線聊城段,建設莘(縣)南(樂)高速公路連接線,把聊城建設成為全國的交通樞紐,一個“三橫一縱一環(huán)九大出口”的高速公路主框架正在一步步實施。
“十二五”期間,聊城建成或開工建設高速公路項目有4個,281公里,總投資156億元。無論是項目個數(shù)、建設里程,還是投資規(guī)模,均占全省“十二五”高速公路規(guī)劃的1/3左右。聊城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山東公路建設主戰(zhàn)場”。
2018年,青蘭高速將形成全線施工高潮局面,莘南高速全面實現(xiàn)通車。8月31日上午,莘南高速舉行交工驗收專家會,這意味著莘南高速建設正式完成,再經過一段時間運營籌備,即可正式通車,打通我市向西的第三條高速大通道,高東高速全線開工建設;在普通路網項目上,全面完成110多公里公路大中修續(xù)建工程施工,爭取309國道等3項88公里改建項目列入建設計劃,爭取大外環(huán)等6項201公里項目盡快立項和開工建設。特別是全市人民矚目的大外環(huán)項目,由G309青蘭線、S242臨商線和S246臨鄒線聊城繞城段組成,全長約114.1公里,估算投資39億元,爭取盡快立項和開工。聊城仍是未來幾年全省公路建設的“主戰(zhàn)場”。記者 李小芹 通訊員 李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