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暖心食堂”建設深得人心。在運營中,各村廣泛采用“志愿服務+信用”模式,支撐暖心食堂走得更穩(wěn)、更遠,也在全市營造了暖心、暖胃、暖社會的和諧氛圍。
上午10時30分,還不到暖心食堂開飯的時間,但在俚島鎮(zhèn)大莊許家村的暖心食堂里,已坐滿了前來就餐的老人,食堂里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村民劉玉蓮告訴記者,村里的暖心食堂建得非常好,就算沒到飯點,大家也喜歡早早聚在這里聊聊天,感謝黨和政府對老百姓的關心。
全市農村工作推進會議指出,要把人民至上理念貫穿工作始終,一心一意為群眾謀實事、辦實事。從實踐看,建設暖心食堂的最初著眼點是解決農村老人的“一餐熱飯”問題,但在推進過程中,日益與社會治理融會貫通,“餐前一刻鐘”“巧廚娘服務隊”等活動,讓暖心食堂成了凝聚人心、引導向善的地方。
俚島鎮(zhèn)中我島村村委委員王玉紅說:“我們村的暖心食堂不但為老人提供午餐,還有其他方面的服務。我們要做的不單單是暖老人的胃,更要暖老人的心。”
暖心食堂在保障改善民生的基礎上,與農業(yè)農村重點工作深度融合,帶動鄉(xiāng)村治理全面提升,為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截至目前,我市暖心食堂已建設343處,運營233處,日均服務老人4800多人。我市將每月4日定為“暖心日”,召開各部門和鎮(zhèn)街聯席例會,推廣經驗、研判工作難點,從機制上為暖心食堂長效運營提供保障。
市民政局黨組成員、民間組織服務中心主任畢俊娜表示,民政部門將繼續(xù)用好“志愿+信用”這塊榮成“法寶”,從經費上為長效運營提供保障,同時多部門聯動,用好暖心食堂的切口作用,為鄉(xiāng)村振興提供引擎,帶動鄉(xiāng)村治理全面提升。為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fā)展創(chuàng)造平臺,讓我們的鄉(xiāng)村飯香、胃暖、人心齊,共創(chuàng)暖心、暖胃、暖社會的和諧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