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藥監(jiān)局發(fā)布的一組數據,可看出成效已逐步顯現:從243天到114天,這分別是我國2014年和2017年批準進口抗癌藥臨床試驗的平均時間,3年里縮短了129天。從420天到111天,這分別是我國2014年和2017年批準進口抗癌藥上市的平均時間,縮短了309天。九價HPV疫苗等藥品納入了優(yōu)先審評審批通道,以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為基礎,結合種族敏感性研究數據,經過審評后批準上市,提前2年進入中國。
而且,新舉措還在密集出臺,“救命藥”上市時間“分秒必爭”。除了上文提到的國家藥監(jiān)局最近出臺政策將臨床試驗申請由批準制改為到期默認制,今年4月,國家藥監(jiān)局發(fā)文取消進口化學藥品的口岸檢驗,藥品從口岸通關后可直接配送至醫(yī)院、藥店,這可以使國外新藥進入中國的時間縮短2~3個月。5月,國家藥監(jiān)局與國家衛(wèi)健委聯(lián)合發(fā)文規(guī)定,對于境外已上市的防治嚴重危及生命且無有效治療手段疾病以及罕見病的藥品,同時經研究確認不存在種族差異的,申請人無須申報臨床試驗,可直接以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申報上市,這可以使抗癌藥等進口藥品在中國的上市時間加快1~2年。
國家藥監(jiān)局表示,他們正準備組織專家對正在審評審批的201個新藥和未到我國申報的138個新藥進行研究分類,篩選出抗癌藥、抗艾滋病藥、罕見病藥品等臨床急需藥品。對符合上述新政要求的,集中審評力量加快審評。罕見病藥品3個月內審結,其他臨床急需藥品6個月內審結,進一步縮短上市時間。
從無藥可用到多選擇和用得起
審評審批加速,抗癌藥等“救命藥”不僅上市的時間縮短,上市的藥品種類也越來越多,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根據國家藥監(jiān)局提供的數據,2017年我國申報臨床試驗的抗癌藥品279個,比2014年的155個增長了80%;批準進口抗癌藥品19個,比2014年的5個增長280%,國內患者可選擇的抗癌藥更多了。
另據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以下簡稱“藥審中心”)介紹,過去十年來我國共批準38個抗腫瘤新藥上市,包括34個國外的原研藥和4個國內自主研發(fā)的創(chuàng)新藥,覆蓋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白血病、淋巴瘤等多個腫瘤類型。一些有突出治療優(yōu)勢的抗腫瘤藥物得以加速在中國上市,如索拉非尼(治療肝癌)、舒尼替尼(治療腎癌)、克唑替尼(治療肺癌)、奧希替尼(治療肺癌)等,均在距國外上市后一年左右的時間獲批在中國上市。此外,還有近10個國內自主研發(fā)的創(chuàng)新藥申報上市,包括當前研發(fā)最熱的PD-1抑制劑。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