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本一区二区三区a在线,91狠狠做五月爱婷婷AⅤ

  • <address id="y1q9e"></address>
    <small id="y1q9e"><strong id="y1q9e"><font id="y1q9e"></font></strong></small>
    1. <td id="y1q9e"><strong id="y1q9e"></strong></td>
      <object id="y1q9e"></object>
      <sup id="y1q9e"><menu id="y1q9e"></menu></sup>
    2. 首頁    山東    國內    社會    教育    旅游    房產    娛樂    企訊    女人    財經(jīng)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頁 > 資訊頻道 > 山東 > 正文
         

      黃河灘區(qū)脫貧遷建,“大伙兒心里有桿秤”

      2021-08-31 16:51:30  |  來源:  |  作者:  |  閱讀:次  字號: T   T
       

        告別泥路、土屋、房臺,搬進帶院、黑瓦白墻的新房,灘區(qū)百姓迎來了從未有過的嶄新生活。“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日子!”“感謝黨,給我們圓夢!”

        黃河灘區(qū)脫貧遷建,關乎民生,關乎民心,大伙兒心中有桿秤,群眾心中稱得出重量。

        大不一樣的新學校

        8月29日,在焦園鄉(xiāng)5號村臺,雨露社區(qū)小學正在進行最后的準備,迎接新學年開學。冒著大雨,校長婁本建正帶著工作人員安置桌椅、電子屏。

        婁本建是土生土長的灘區(qū)人,全家剛剛從婁寨村老村搬進村臺,新房離學校只有一街之隔。婁本建介紹,5號村臺上有3個行政村6個自然村,雨露社區(qū)小學是原先6個村的兩個教學點合并而成。

        過去,因為老村住戶居住分散,孩子們上學很不方便也很不安全。最遠的超過3里,年齡小點的家人會接送,大了就自己上下學,一走就是半個多小時。學校條件不好,冬寒夏熱,衛(wèi)生難以保證。

        新學校則大不一樣。三層的教學樓寬敞明亮,能容納10個班,安裝了暖氣、空調。體育館和塑膠跑道也正在施工。

        這次開學有6個班,即將上三年級的學生魏子萌,每天都要跑到新學?纯,摸摸嶄新的桌椅板凳。“搬到村臺上,各家各戶住得集中了,學校在村臺中心位置,孩子過個馬路就到學校。”魏子萌的媽媽說。

        婁本建說,各級黨委、政府的努力和付出,大家伙都看在眼里。焦園鄉(xiāng)黨委委員、5號村臺鄉(xiāng)級指揮長孔德宏天天靠在這兒,辦公室里有一個二層小鐵床,孔德宏就住在那值班,最忙的時候,兩個月沒有回家。

        “孩子是灘區(qū)的未來和希望,我干了半輩子教育,新學校的落成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作為校長,婁本建干勁十足。

        “這就叫生在了好時候!”

        8月29日中午,黃河入魯?shù)谝秽l(xiāng)——焦園鄉(xiāng)下起瓢潑大雨,東明縣1號村臺向陽社區(qū)的新房中,居民王龍從廚房端出兩碗熱騰騰的餛飩,一碗給新婚妻子,一碗給自己。這天距離王龍結婚未滿一月,喜氣在新房中依舊濃烈。

        結婚難,是黃河灘區(qū)人祖祖輩輩難以逃脫的難題之一。王龍今年24歲,去年在外打工認識了妻子王文婧,今年8月,兩人順利結了婚。“我跟親家說,分下來的兩套房隨兒媳婦挑,相中哪套住哪套。”王龍的父親王雙柱說。

        2017年,黃河灘區(qū)居民遷建工程啟動,按照相關政策,王龍一家分到兩套面積140平方米的房子,這個戶型的房子是4口人標準,有上下兩層四個房間,還有一個小院。

        在老村子,王龍家有一處老房。冬天結冰,雨天漏水,夏日蚊蟲不斷,自外出上學、打工之后,王龍很少回家。“我們家在村子最里面,沿著小胡同拐很久才能到,車都開不進去。”王龍說。

        王龍還有一個弟弟。王雙柱說,老房子沒法住人,要是沒有遷建項目,得在縣城買房,一套得三四十萬元。“這就叫生在了好時候!”王龍說。

        新生活是干部群眾一起“夯”出來的

        搬上新村臺,群眾的居住條件變了,對黃河的感情變了,但干部群眾遇事一起扛、親密和睦的感情沒有變。

        “1996年黃河發(fā)大水,為了看好家里的1000多斤糧食,只要能墊高的東西,都用上了。”提起黃河泛濫的場景,鄄城縣舊城鎮(zhèn)武西莊70歲村民楊式科記憶猶新。

        去年10月,楊式科搬進六合社區(qū),每天吃完飯,他就來到社區(qū)廣場上,和老友坐在長椅上聊天。楊式科說,搬進新村臺后,哥幾個每天在廣場碰面,感情比以前還親厚。

        六合社區(qū)村臺是一項大工程,遷建指揮部的干部、施工隊、村民,都投入到這場建設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砸地的夯聲,好聽著哩!”六合社區(qū)毛洼村村民周秋真說,為了讓村臺更加牢固,施工隊每天都要對地面進行強夯。“頭幾遍,地軟。夯錘砸在地上像砸到棉花上一樣‘噗’的一聲,等到最后,就聽見‘噔噔’的類似金屬回音一樣的聲音,俺就知道了,這地砸得實實的。”

        說起施工,周秋真豎起大拇指,不住口地夸贊鎮(zhèn)上和村里的黨員干部。“我們社區(qū)網(wǎng)格員潘國棟真是用心。他監(jiān)督蓋房的質量,半夜一兩點還在工地上監(jiān)工。這些黨員干部半夜不睡覺圖啥?俺知道,他們是為了咱老百姓!”

        灘區(qū)干部和群眾一起“夯”出了安居圓夢的新生活。如今,六合社區(qū)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圍繞灘區(qū)“喬遷圓夢”背景,開展了一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群眾搬到新家后精神文化生活日漸豐富。

        群眾感言

        現(xiàn)在的生活,美得很!

        東明縣菜園集鎮(zhèn)鯤鵬社區(qū)醫(yī)務人員李艷永:以前的衛(wèi)生室是磚瓦房,兩邊是水坑,只有中間一條土路,下雨天要穿著雨鞋走泥路,F(xiàn)在搬進了新社區(qū),醫(yī)務室亮亮堂堂,路面也是硬化的水泥路,去村民家?guī)追昼娋偷健?/p>

        鄄城縣舊城鎮(zhèn)六合社區(qū)居民劉春明:以前的老家,房子四處漏風。在新村臺,二層的小樓有了雙層保護,外墻加了保溫層,屋里安上了暖氣,過年最冷的那幾天,屋里也很暖和,今年的春節(jié)不太冷,今后會更加暖和。

        東明縣菜園集鎮(zhèn)鯤鵬社區(qū)村民陳學美:搬進新村,路平燈亮,廣場又寬敞,晚上跟著姐妹們一起跳廣場舞。住的是三層小樓,比城里的房子都好,現(xiàn)在的生活,美得很!

        干部心語

        肩上的擔子輕了一下,又重了

        東明縣焦園鄉(xiāng)2號村臺包村干部陳印安:看到一位位村民領走新房鑰匙,搬進新家,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擔子輕了一下,又重了。輕了一下,代表著灘區(qū)群眾終于告別了“水洼”搬進了新家,按時搬遷任務終于畫上了句號;重了一下,代表著今后在新社區(qū),要以更好更貼心的服務,來保障灘區(qū)村民的幸福生活。

        鄄城縣舊城鎮(zhèn)六合社區(qū)網(wǎng)格員潘國棟: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以來,我們以網(wǎng)格員和社區(qū)黨員干部為主,吸納了五老人員、致富能手、社區(qū)物業(yè)人員和文化人才組成了一支志愿服務隊伍,圍繞灘區(qū)“喬遷圓夢”,開展了一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志愿服務“接地氣”,讓群眾更接受。

      我來說說(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上一篇:山東:到2025年,基本醫(yī)保參保率將達97%以上
      下一篇:濟寧:傳遞社區(qū)正能量,樹立鄰里榜樣
       
      0
       
       
       
       
      推薦資訊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增收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業(yè) 多點發(fā)力點亮綠色經(jīng)濟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觀走訪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
      種下“牧草綠”,治愈“鹽堿白”
      種下“牧草綠”,治愈
       
      欄目最新
      欄目熱門
       
       
       
      版權聲明   |   網(wǎng)站簡介   |   網(wǎng)站導航   |   頻道招商   |   聯(lián)系方式   |   友情鏈接
      山東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