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背起爸爸上學》講述了一個山區(qū)孩子在逆境中刻苦求學的故事。影片中,主人公石娃背起生病父親上學堂的一幕,感動了很多觀眾。而在山東科技大學測繪學院,今年讀大四的22歲學生張剛,一個月前,也把患腦梗塞的父親,從江蘇老家接到身邊。一邊備戰(zhàn)考研,一邊照顧父親,上演了一部現(xiàn)實版的《背起爸爸上學》。
對著墻上的《幼兒看圖識字表》和《拼音教學掛表》,張剛不厭其煩的一個字一個字的教爸爸念。
22歲的張剛出生在江蘇連云港贛榆縣金山鎮(zhèn)韋湖村一個普通農(nóng)村家庭,母親本在家務農(nóng)種地,父親在外打工賺錢。不料,去年12月份,張剛的母親突發(fā)急癥不幸去世,張剛的父親張乃勝,禁不住打擊,一下子病倒了。
經(jīng)過搶救,張乃勝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右側(cè)部分肢體癱瘓,并喪失了大部分認知能力。一年之內(nèi),連遭家庭重創(chuàng),沒有讓張剛退縮,反而在一夜之間成熟起來,他毅然決定,再難也不能把父親丟在家里。
10月底,張剛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十平方米的小屋,一邊堅持學業(yè)、一邊照顧父親的衣食起居。記者看到,這間簡陋的房屋,只能放得下一張大床,因為風大,吊在房頂?shù)碾姛,都在不停搖晃。
雖然日子艱苦,但看到兒子的努力,父親也變得堅強起來,現(xiàn)在,張乃勝每天都在有意識的鍛煉身體,原本麻木的肢體,有了些許好轉(zhuǎn)。
不過,一個月350元的房租、100元的電費以及300多元的生活費,都讓張剛有點吃不消。了解到張剛家庭的變故,學校幫他申請了助學貸款、勤工助學金,這才讓張剛得以維持學業(yè)。
張剛說,今天要給父親改善一下伙食,做個蘑菇炒肉。
給父親做好飯,中午十二點,顧不上吃飯的張剛,又去食堂餐廳兼職打工,刷一個小時的盤子,他能掙到8塊錢,一個月下來能攢240塊錢。
下午一點,張剛返回租住的房子,這時,父親還沒有吃飯,一直在等兒子回來。
采訪中,這個22歲的農(nóng)家娃,并沒有流露出對生活的失望和對命運的抱怨,相反,他的一句“對不起,父親”,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說百善孝為先,在張剛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兒子對父親深深的愛。張剛說,以前母親健在、父親身體好的時候,為了自己的學業(yè),在家里從不讓自己做飯、干家務?墒乾F(xiàn)在,他要挑起家庭的重擔,成為父親的依靠,只要父親健康的活著,他的生命才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