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莊街道藺家莊村大部分男勞力都從事電建行業(yè),每年有二十多人到國外去打工。他們憑借高超的技術,在這個行業(yè)干得有聲有色。7月19日,記者見到了剛從國外回來不久的藺召遠。
藺召遠常年從事電建行業(yè),10天前,剛從斯里蘭卡回國。從2006年起,他和部分村民常年在印度、斯里蘭卡、委內瑞拉等國家打工,從未間斷過,工資一般都保持在每月12000元左右。
村黨支部書記藺寶昌告訴記者,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山東三個電力公司到萊蕪建電廠。藺家莊的年輕人就跟著個體老板在電廠工地安裝設備。當時,村里去打工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年輕人,別看他們文化不高,但他們學東西快,電廠建完了,他們的技術也學得差不多了。
掌握了電廠設備安裝的技術,這些人開始到全國各地的電廠進行設備安裝,電建這活也越來越順手。2006年,由于國內市場飽和,有些村民開始將目光投向國外市場。“只要是電廠設備安裝,我們村這伙人就都能干,不用找別人。”藺寶昌說。
“說到我們的技術,還真不是吹的。”藺召遠告訴記者,“在青島四方區(qū)建電廠時,施工隊8個班長,7個是我們村的。2011年,在阿曼安裝設備,公司年薪16萬元聘用的山東科技大學的博士生,一口一個老師地叫著,我們安裝設備,博士生就在后邊跟著,邊看邊問,有時候還會隨手記下一些零部件安裝的順序。”
談到出國打工的經驗,藺召遠告訴記者,要首先考慮這個國家的政局是否穩(wěn)定。“伊拉克工資高,每月兩萬元,但我們不去,說不準什么時候身邊就落下個炮彈。”藺召遠開玩笑說。
常在國外打工,他們非常注重維護自己的權益。藺召遠說,7月2日,他們到斯里蘭卡后,發(fā)現(xiàn)用工方不履行后勤保障合同規(guī)定的內容,經過協(xié)商后,用工方仗著工人的護照已交到移民局,短時間不能取回,便對工人說,合同就是一張紙,有啥用,你們愛干不干。藺召遠感覺跟著這樣的公司,工資根本沒保障,便找到當?shù)卮笫桂^,前后僅兩天半,他們就順利回國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此次斯里蘭卡之行,使藺召遠產生了回國內打工的念頭。“這活雖然賺錢不少,但免不了背井離鄉(xiāng),很辛苦。目前國內勞務市場也不錯,大鉚工月工資在6000元左右,不如在國內找點活干。”藺召遠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