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范宜豪,是建陽區(qū)麻沙鎮(zhèn)華溪小學唯一的學生。55歲的許玉華,是華溪小學唯一的老師。這個位于建陽區(qū)與武夷山市交界處的教學點,遠離集鎮(zhèn),群山環(huán)抱,現(xiàn)存一個班級、一個老師、一個學生。

祖籍莆田的許玉華,1979年高中畢業(yè),回到家鄉(xiāng)華溪村當了一名代課教師,1981年,他有幸考入建陽師范學校深造。1983年畢業(yè)后至今的35年,許玉華輾轉(zhuǎn)于麻沙的鄉(xiāng)村小學,足跡遍布長坪竹田小學、留田小學、呂屯小學和華溪小學。在許玉華近40年的從教生涯中,山村小學學生數(shù)一直在減少。“華溪小學最紅火的時候,曾有十余個老師、百余名學生。”學生都去哪里了?許玉華說,大部分隨著打工的父母“進城”讀書,還有一些人在10公里外的麻沙中心小學上學。由于這個原因,華溪小學從一個完全小學變成了教學點,現(xiàn)如今,只剩一師一生。
麻沙中心小學校長彭寶平介紹說,麻沙鎮(zhèn)共有14個鄉(xiāng)村教學點,華溪和永興小學由于生源少,成了單人校。“只要村子里還剩下一個適齡孩子,教學點就會一直保留下去,”彭寶平說,很多農(nóng)村學生由于家庭困難等特殊原因無法外出就學,只能在農(nóng)村教學點上學,“單人校”正是為了讓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義務教育而存在。
今年下半年,范宜豪也將前往麻沙中心小學就讀三年級,彭寶平表示,考慮到范宜豪的特殊情況,學校將盡力幫助他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
“如果村校沒有孩子了,我也會下山,繼續(xù)把書教下去。”許玉華說。
學校雖小,但教學設(shè)施一應俱全,語文、數(shù)學、音樂、美術(shù)、體育等科目一門不落。雖然只有一個學生,但是許玉華一點也不松懈,認真?zhèn)湔n,認真講課,認真批改作業(yè)。
許老師說,范宜豪很懂事,學習成績也不錯,但對孩子來說,最大的苦惱是孤單。在這個“二人世界”里,范宜豪沒有學習的伙伴,也沒有童年的玩伴。為此,早已邁過了知天命門檻的許玉華,課余時間與范宜豪一道打球、追逐、談心,成了孩子忘年的好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