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如今,家家戶戶都把門前清;現(xiàn)如今,村里人都愛到廣場健健身。你來看,男女老少齊上陣,村里環(huán)境大改善。 ”2月20日,大年初二,記者到禹城市梁家鎮(zhèn)楊官營村走親戚,看到村中小廣場上圍了不少人,中間一位老者一邊打鼓一邊說唱,十分熱鬧。
旁邊的村民告訴記者,說唱的老人叫張連功,今年68歲,是魯北木板大鼓的傳承人。
“俺這鼓書起源于清朝后期,從河北傳入山東,并在禹城梁家鎮(zhèn)、辛店鎮(zhèn)自成一派。”張連功老人介紹說。196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了兩次木板大鼓,就迷上了這門民間藝術(shù),在家敲著桌子、板凳開始有板有眼地說唱起來。家里人見他如此癡迷,便勸他去拜師學藝。目前,魯北木板大鼓已被列入德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一套木架支起圓鼓,一根普通的木棍,一幅快板,就是魯北木板大鼓的全部家當。在張連功的演繹說唱下,鼓書散發(fā)出一種古老韻味,讓人感覺生動詼諧。
張連功說唱鼓書已有50多個年頭,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古樸的橋段也在張連功的口中有了新內(nèi)涵。他說:“現(xiàn)在鄉(xiāng)村面貌大大改善,街巷整潔干凈,還配備了專職保潔員,每村都建起了四德榜和小廣場,村民文化生活大大豐富,這也為俺的說唱增添了新的內(nèi)容。 ”
逢年過節(jié),村里人都愛聚到張連功老人身邊,聽他唱幾段鼓書,回味民俗。村民郭愛花告訴記者:“張大爺?shù)墓臅苁軞g迎,大人孩子都愛聽,他一打起鼓感覺年味兒特別足。 ”
□本報記者馮光華本報通訊員崔珠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