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 明
本報通訊員 鐘鵬飛 劉福春
“大爺、大娘,今天的午飯是豬肉燉山藥和西紅柿雞蛋湯。這兩天非常冷,特意給你們加了一個菜湯,快趁熱吃吧。”看到趙秀蕓用打包盒送來的午餐,趙書先趕緊招呼她進屋:“哎呀,這大冷天的還麻煩你跑一趟,快來屋里暖和暖和。”
1月6日中午,臨近飯點,廣饒縣李鵲鎮(zhèn)趙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趙秀蕓在村里的“一元餐廳”幫忙做好午飯后,把菜和饅頭打好包,趁熱送到了73歲的趙書先老人家中。趙書先和老伴兒腿腳不好,尤其是天氣冷了后,怕老人們出門有風險,趙秀蕓專門把飯菜送到了老人家中。
在趙書先老兩口吃飯的同時,趙秀蕓也沒閑著,先是看了看老人的被褥是否夠厚,爐子燒得旺不旺,又匆匆忙忙從室外收進來兩大鏟子煤,并叮囑老人晚上睡覺的時候窗子要稍微留個縫,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今天的飯菜很熱乎。感謝政府對老年人這么照顧。”趙書先很是感動。
當天,廣饒縣室外溫度跌至零下15度,針對近期兩次大幅度降溫,考慮到村內(nèi)還有七八位身體狀況欠佳的老年人到“一元餐廳”吃飯不方便,村黨支部書記趙寶軍早早就作了安排:“一個是讓網(wǎng)格員挨家挨戶通知行動不便的老人不要外出;另一個是通過村里微信群發(fā)通知征集志愿者,讓大伙兒到‘一元餐廳’幫著做飯、送飯。”倡議發(fā)出后,村民的積極性都很高,每天中午有十幾名志愿者來幫忙。
給所有老人送完飯,已經(jīng)接近下午一點鐘,趙秀蕓才跟其他幾位志愿者就著剩飯剩菜對付一口午飯。“咱們這次也跟著老人們沾沾光,吃一頓免費的午餐。”趙秀蕓的話其實并不是玩笑話,寒流來襲這段時間,雖然市面上蔬菜價格不同幅度上漲,采購也不方便,但是趙莊村“一元餐廳”所吃的各類蔬菜卻沒花一分錢。
趙莊村是當?shù)氐湫偷氖卟朔N植村,降溫前夕,村里的幾位種植戶就合計著為村里“一元餐廳”送點菜,別讓老人吃菜成難題。西紅柿、茄子、黃瓜,只要大棚里有的,大家就一筐一筐地往“一元餐廳”送,當天中午吃的西紅柿就是村民趙旺祥送來的。
其實,趙旺祥一家日子也并不寬裕,兒子和兒媳都是殘疾人,還有兩個年幼的孫子需要撫養(yǎng)。在政府的幫助下,老趙建起了蔬菜大棚,順利實現(xiàn)了脫貧。“這些年來,政府沒少給俺家?guī)椭。兒子一家四口享受著扶貧政策,日子也看到奔頭了,俺也得給村里做點事。”趙旺祥說。
廣饒縣自2020年開始在全縣范圍內(nèi)推行黨支部領辦“一元餐廳”,通過村集體出資、上級補貼、財政支持的方式,老年人只需象征性交上一元錢,就能吃上可口的午餐,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投用103家“一元餐廳”。特別是針對雨雪、降溫等特殊天氣,各村還積極協(xié)調(diào)愛心人士捐資捐物、組織志愿者上門服務,把溫暖送到老百姓心坎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