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路子強 通訊員 于鑫
“喂,韓站長嗎?我是朱樓村村民,我的麥苗大面積發(fā)黃,您能過來看看嗎?”3月1日,空中零星飄著雪花,剛到班上凳子還沒坐熱,高唐縣梁村鎮(zhèn)農技站站長韓秀麗就接到一個電話。從聲音判斷,對方年齡較大,心里有些焦急。
“給我說地址,我這就過去,你先到地里等著。你打聽一下誰家的麥子還出現(xiàn)這種情況,讓他們一塊跟著去聽聽。有其他問題的村民也可以去,現(xiàn)場問我。”韓秀麗一邊說一邊往外走。先走國道,然后轉到生產路,再走土路,20分鐘后,韓秀麗到了現(xiàn)場。她走遍了各村,只要給她說個地方,能直接找到,從不會走冤枉路。此時,已有幾十位村民等著她的到來。
韓秀麗下車,順便把后座上的羽絨服穿上。已過元宵節(jié),天氣轉暖,要是在辦公室坐班,根本不用準備羽絨服。韓秀麗在班上的時間少,也不愛坐辦公室,“農技員,田野就是辦公室”。韓秀麗說,這個羽絨服是短款,在田里蹲下扒土、拔苗是常事,長了蹭地。
“麥子生了紅蜘蛛。你看,把麥葉扒開能看到紅蜘蛛在爬。得抓緊防治,不然影響產量。”韓秀麗查看麥苗后說,“藥店里有專治紅蜘蛛的藥,打的時候加上唑類殺菌劑和葉面肥效果更好。”
地里來了不少群眾,他們聽完講解后,又問起自己的問題。“韓站長,我的麥地去年野麥子比較多,這個天氣能噴除草劑嗎?”“小麥返青肥什么時候上?”有些群眾把自己麥子的問題用手機照了下來,給韓秀麗看。“我的地里長了這種草,這是啥草,用啥藥治?”
韓秀麗見多識廣,常年奔波在田間地頭,村民提出的問題基本難不倒她。再說,她還是鎮(zhèn)杜立芝黨代表工作站站長,經常聽杜立芝講課和現(xiàn)場教學,服務農民的本領更大了。遇到自己不明白的新問題,她就向杜立芝請教,問題總能迎刃而解。
梁村鎮(zhèn)有84多個村,考慮到很多問題具有共性,韓秀麗建立了“農業(yè)技術推廣交流群”,鼓勵村民拍照上傳,以達到“告訴一個知曉一片”的效果。她還錄制《農技微課堂》系列節(jié)目,在公眾號播放。“但這些不能作為不下鄉(xiāng)的理由。有些村民年齡大,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無法觀看;還有一些拍照技術差,不清楚或者角度不好,就不好判斷病情。”韓秀麗說,總之,“網上談兵”只能作為補充,現(xiàn)場才是重點。除此以外,作為補充,她還積極培訓村級農技員。2020年,她培訓基層農技人員18人,培育農業(yè)科技示范戶80戶,累計培訓農民4500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