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東港區(qū)供銷社坤豐黃桃生態(tài)園內(nèi),一輛輛小貨車往來如梭,一排排大貨車整裝待發(fā),上百名村民在綠樹金桃間采摘、搬運、裝車、過磅。村干部、企業(yè)員工、務工群眾,每個人都揮汗如雨,卻一個個笑顏如花,繁忙勞碌中掩不住豐收的喜悅。

供銷坤豐公司副經(jīng)理厲復強表示,以前公司在這里以賣農(nóng)資,做技術(shù)指導為主?衫习傩兆顚嵲,要想他們干,先得干給他們看。坤豐有技術(shù)、有市場,村里有荒地、有勞力,合作起來就能生效益。于是,公司認真考察后,帶頭在這里建了桃園。
“今年預計畝產(chǎn)8千斤以上,價格到了一塊五一斤,我估計還能上漲一兩毛,畝產(chǎn)值預計能達10000元以上。”厲復強說道。
戰(zhàn)家溝村原來是市級貧困村,集體經(jīng)濟空殼。村黃桃專業(yè)合作社社員肖光法指著一片黃桃林說:“這里原來是片丘陵薄地,不少地方都撂了荒。”
供銷社坤豐公司流轉(zhuǎn)村里的土地后,栽黃桃搞示范,踏踏實實,有板有眼。村黨支部看在眼里,覺著這“買賣”行,于是就組建了合作社,領(lǐng)著村民跟著一起干。
“這不剛?cè)辏慨就能掛果五六千斤,客戶上門搶著收。今年合作社入股的就能分紅,村集體也能跟著收入30000多元。”肖光法看著綠油油的桃林高興的說道。
龍泉官莊的村民王大爺前些年在村里的幫助下,將5分地流轉(zhuǎn)給了桃園,如今,即便什么也不用干,這5分地就能給他帶來五六百塊錢的收入。平時,王大爺還能到桃園干活掙點兒外快,貼補家用。
“今天上午摘了60來筐黃桃,摘一筐給一塊八的勞務費,能掙個一百多塊錢,那些年輕手快的,一天能掙二三百。我這60多歲的人了,現(xiàn)在是既當‘地主’又當‘工人’,跟以前種地相比,現(xiàn)在掙的也不算少了,知足!”王大爺笑瞇瞇地說道。
在坤豐農(nóng)資公司帶動下,龍門崮田園綜合體黃桃基地面積先已達到8000余畝。7月22日開園以來,已收獲黃桃700余噸,預計全部采摘完成后可收黃桃過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