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春到。1月7日,農(nóng)歷臘月十六,恰逢濟南仲宮大集開集。上午10點,氣溫雖低,但集市上已是車水馬龍,叫賣吆喝、討價還價聲不絕于耳。除了春聯(lián)、燈籠、蔬菜魚肉等必備的年貨,在集市一隅,王秀玲的花卉攤格外引人矚目。

王秀玲展示自家銷售的花卉。
蝴蝶蘭、富貴竹、吊蘭……四五十種花卉植物將攤位裝飾得美,王秀玲心里更美,她說,從八點出攤到現(xiàn)在,幾乎還沒有閑下來,“專門進(jìn)的適合過年的花,寓意好。”
王秀玲今年29歲,已經(jīng)有四年花卉銷售經(jīng)驗,就住在仲宮街道。年齡不大的她,從小就跟在大人屁股后面趕仲宮大集。她說,這個集已有1000多年歷史。小時候趕集,父母拿著留好的“過年錢”,買一家老小過年的吃食。俗話說“姑娘要花,小子要炮”,但只有有余錢的時候,自己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王秀玲攤上售賣的花卉。
“這種花可好養(yǎng)了,回家放在溫暖的地方,幾天澆一次水,春天馬上就開花,你要是想要,我再給你便宜點。”王秀玲招呼完客人說,“現(xiàn)在人們手頭不緊張了,很多市民置辦完年貨,會來捎盆花走,放在家里賞玩。”

王秀玲正在忙碌。
“人也比以前多了,幾乎家家戶戶有車,很多人從市里專門過來找年味哩。”正如王秀玲所說,仲宮大集作為離市區(qū)較近的一個集市,諸多市民慕名而來。
“孩子沒趕過年集,我今天特地帶她來看看,讓她感受感受。”大集上,一位市民說,不僅孩子開了眼界,現(xiàn)場寫對聯(lián)的、制作水墨畫的、做線上直播的各種新穎的擺攤方式讓大人們也飽了眼福,李曉樂便是其中一位。
“這里是仲宮大集,我就在第二個十字路口這里,咱直播間的朋友們快來找我玩啊。”車水馬龍中,攤主李曉樂身穿一身紅色棉衣,對著身旁的手機支架,與短視頻平臺的觀眾們聊著天。直播間的熱鬧程度一點也不輸現(xiàn)場,評論快速閃動著。李曉樂的豬蹄香腸等肉類制品攤位,人不少,趁沒人的間隙,她就到手機前與觀眾聊上幾句。
其實,看似熟練的李曉樂,今天只是第二次擺攤,平日里她在一家公司做人事工作,業(yè)余靠在短視頻平臺直播賺取一些外快,每天直播收入幾十元至上百元不等。

李曉樂正在自己的攤位前直播。
前段時間,李曉樂與家人來到仲宮大集趕集,看著四周熙熙攘攘的人群,李曉樂想:“如果能在這里直播,直播間豈不是更有人氣,也能讓更多人知道咱家鄉(xiāng)的大集?”
現(xiàn)在,李曉樂更堅定了自己的選擇,直播與年貨大集的碰撞,既吸引了線上的人氣,也吸引了攤位前看熱鬧的人們,李曉樂沒有想到,今天的第一單,竟然來自自己的直播間:“今天剛擺好攤不久,就來了一位顧客買了好幾百塊錢的東西,仔細(xì)一問竟然是直播間的粉絲,我這也算是一波線上帶貨了……”
下午四點,李曉樂收起了攤位準(zhǔn)備回家,“今天差不多賣了五六百元,貨還是沒有備夠,下次趕緊再多備一點。”李曉樂說,明天她又要去進(jìn)貨,馬上還有下一個集在等待著她。
不遠(yuǎn)處的王秀玲也在將剩余的花卉裝車,準(zhǔn)備收攤休息。
“一年下來得有二百九十多天在集上擺攤,剩下的時間都在進(jìn)貨,這不明天又要去進(jìn)一批新的花卉了。”抹去臉上的疲憊,王秀玲笑得很開心。
大眾報業(yè)·農(nóng)村大眾記者 劉曉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