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幣卡交易處于監(jiān)管盲區(qū)
據介紹,郵幣卡是郵票、紀念幣、電話卡的合稱,常常被郵幣卡愛好者作為收藏品或者儲值資產。據了解,近兩年來,一些地方交易平臺以文化金融創(chuàng)新的名頭,把名目繁多的郵幣卡掛牌交易,并宣稱高回報、風險小,招攬投資者無數。
實際上,早在2013年就出現了郵幣卡的電子盤,隨著郵幣卡行業(yè)進入一段高速發(fā)展期,全國各地郵幣卡交易更是呈野蠻生長態(tài)勢,與此同時,類似的投訴也不斷被曝光。2016年9月,安徽男子王某輕信高額回報投資郵幣卡,被騙50多萬元以至傾家蕩產;2016年12月,河北省某市的兩名市民因投資郵幣卡分別被騙37萬元和20萬元。
濟南某交易平臺的一位業(yè)內人士透露,從表面上看,郵幣卡與股票的交易界面類似,但郵幣卡交易中,一些代理商也同時兼任“莊家”,發(fā)行的時候以較低價購入,之后代理商拉高價格,讓投資者以高價購買,從而賺取中間的差價。
據了解,郵幣卡的發(fā)行并未經過國家證券監(jiān)管機構的審批,因此其交易也處于監(jiān)管的盲區(qū)。許多交易平臺并不具備相關資質,有些平臺甚至名義上進行郵票的線上交易,但實際上可能隨意發(fā)行郵幣卡,采取證券化交易模式,從而成為推動郵幣卡交易的幕后“黑手”。
2/2 首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