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新政實施在即,國產品牌應對方式各異。6月16日,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因美”)董事會發(fā)布《關于終止年產2萬噸配方乳粉濕法生產改造項目的公告》,公告稱,基于政策變化的原因,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終止年產2萬噸配方乳粉濕法生產改造項目的議案》,同意終止年產2萬噸配方乳粉濕法生產改造項目。
業(yè)內專家指出,跟其他國產奶粉收購工廠或新建工廠搞海外并購搶占注冊制資源方式不同,受新政影響,貝因美采取去產能措施,并分析,貝因美此舉是受本身業(yè)績牽累、產能過剩,節(jié)省成本所致。
被終止項目已投資逾3000萬
據(jù)了解,貝因美此次終止的項目是該公司2014年4月7日召開的第五屆董事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投資建設年產2萬噸配方乳粉濕法生產改造項目的議案》,南都記者查詢到的2014年相應公告內容顯示,該議案同意由全資子公司杭州貝因美母嬰營養(yǎng)品有限公司出資35,000萬元實施“年產2萬噸配方乳粉濕法生產改造項目”。項目涵蓋嬰幼兒配方乳粉濕法全套工藝、設備、土建、配套公用工程、場內倉儲物流設施、生產辦公、檢化驗設施、污水處理等內容,項目實施后,可形成濕法年產2萬噸嬰幼兒配方乳粉基粉的生產能力。
2014年公告稱,該項目建設期2年,截至目前,已實際投入3015.13萬元。
貝因美強調,公司本次終止年產2萬噸配方乳粉濕法生產改造項目,不會對公司整體業(yè)務的發(fā)展和生產經營產生實質性的影響,稱該項目的投入主要為支付的土地款,在建工程費等主要為項目咨詢、項目設計等費用。
進口奶粉份額飆升 國產企業(yè)海外布局
專家們指出,貝因美此舉,除國家新政調整外,還包括國產奶粉銷售情況不樂觀、被洋奶粉沖擊,國內奶粉產能過剩等原因。
據(jù)海關總署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我國嬰兒奶粉進口量已經突破20萬噸,在前年增幅60%的基礎上又增長了近三成。接下來,國產奶粉與進口奶粉競爭更加劇烈。澳大利亞佛林德斯咨詢有限公司中國辦事處的朱先生昨日就對南都記者表示,進口奶粉市場份額從2008年的35%到2015年的50%,再加上去年年初開始流行的跨境購,預計今年進口奶粉市場份額可以達到65%以上,“雖然有二孩政策,但國產奶粉品牌在國內的嬰兒奶粉工廠一般不太可能擴大產能,都是海外布局。”
另外,對于貝因美終止該項目,高級乳業(yè)分析師宋亮分析是國內奶粉產能過剩,企業(yè)去產能所致,而產能過剩問題由來已久。“國內產能150萬噸,而實際需求是70多萬噸”,他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去年利潤同比下降853 .24%
貝因美此舉最主要的原因是自身業(yè)績問題。貝因美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經營業(yè)績出現(xiàn)較大虧損。報告期內公司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27.64億元,同比下降39.02%;實現(xiàn)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81億元,同比下降853.24%。
對此,澳大利亞佛林德斯咨詢有限公司中國辦事處的朱先生分析,貝因美嬰兒奶粉市場份額比去年同期減少近四成,食藥監(jiān)局既然同意可以讓貝因美使用不同產地的基粉來生產,在銷售額下滑的情況下,國產奶粉市場份額收縮下,確實沒必要再加大投資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