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教育部印發(fā)《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明確提出12條“紅線”,學校按照省市對課外讀物的有關要求,層層壓實責任,主動擔當作為,開展四項嚴管措施,切實為師生營造積極向上、啟智增慧的閱讀環(huán)境。
一是強化組織監(jiān)管,嚴把“入口關”。學校在課外讀物管控中堅持方向性、全面性、適宜性、多樣性和適度性的原則,成立課外讀物專項治理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對學校課外讀物治理負總責,明確各環(huán)節(jié)工作流程,進一步明確圖書管理員職責,嚴格把關新入校的各類課外讀物,對學校現存的課外讀物進行摸底排查、登記造冊,電子化管理,對老舊課外讀物、超出小學生理解范疇的課外讀物進行清理。
二是規(guī)范書籍管理,嚴把“質量關”。學校在全面推行課外讀物“正面”“負面”清單的基礎上,明確對課外讀物的管理要求,始終堅持課外讀物自愿購買的原則,做好家長自主購買讀物指導,從正面做好選擇課外讀物的引導。同時根據學校實際制定課外讀物管理細則,在學校采購圖書或公益機構進行圖書捐贈時,明確受捐贈讀物的把關要求,不能為了數量丟了質量。
三是推動自主運營,嚴把“效率關”。學校大力倡導學生自主管理模式,主動將圖書交給學生管理,每學期開展兩次圖書總量清點和圖書保管情況巡查,其余時間由學生組成的學校圖書管理小組進行自主管理,對學生借閱、歸還及時進行登記記錄。
四是引領家校共治,嚴把“使用關”。憑借完善的家委會網絡,啟動課外讀物家校共治活動,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上對家長進行引導,同時引導家長為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每天給學生留出固定的閱讀時間,保證學生在閱讀時不被打擾。學校發(fā)起書香家庭的號召,引導家長在朋友圈、班級群分享學生在家閱讀的小心得、好習慣,帶動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營造良好的課外讀物使用氛圍,使課外讀物真正成為幫助學生成長,助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好幫手。(李興國 公曉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