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青州市王府街道鳳山村山清水秀,地理位置較為偏遠,村里年輕人多在外打拼,一些留在山村的老人行動不便,一日三餐成了問題。為了守好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讓小山村的“銀發(fā)族”能夠“食有所依”,讓“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的美好目標得以實現(xiàn),鳳山村村委出資建設(shè)了愛心食堂,讓80歲以上老人樂享免費午餐。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秦國玲 通訊員 史,
食堂還可以提供外帶
13日上午11點,在濰坊青州市王府街道鳳山村的愛心食堂前,老人們已經(jīng)三三兩兩地坐在樹蔭下,聊著家常,等待著食堂開飯。
11點半,愛心食堂開飯,步入餐廳,記者看到,干凈整潔的餐廳里,擺放著整齊的太師椅和桌子,每張桌上擺著四個餐盤,每個餐盤里都擺放好兩個冒著熱氣的大包子,還有一個黃瓜炒雞蛋素菜。餐廳的工作人員正在拎著暖水壺按順序?qū)⑼胫械節(jié)M熱水。
“好啊,吃得可好了!”86歲的侯佃修一邊和村里的老姊妹吃著,一邊贊不絕口。而她的老伴張子藍在另外一張桌上吃得津津有味。“他之前血栓過,我心臟也不大好,平時兒女都不在身邊,老兩口在家就是湊合著吃,F(xiàn)在吃得這么好,我和老伴都胖了好幾斤。”侯佃修笑得合不攏嘴。
食堂還可以“外帶”。“俺娘96歲了,現(xiàn)在身體不大好,我就中午早點過來給她帶了送過去。”付英蘭老人的兒子張興民推著自行車,車把上掛著領(lǐng)到的飯。而記者了解到,為了方便老人就餐,身體不方便的老人,食堂可以提供外帶,讓他們足不出戶也能吃上熱乎、可口的飯菜。據(jù)悉,愛心食堂為村中25名老人免費提供午餐。
部分費用由村集體出
青州王府街道鳳山村由鳳凰臺、大黑山、小黑山3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共219戶、726人。因區(qū)位閉塞、交通不便等原因,大黑山、小黑山村先后搬遷安置,僅剩鳳凰臺123戶、420人在原村居住。
鳳山村的愛心餐廳是今年五月開始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服務(wù)的,說起辦餐廳的初衷,村黨支部書記張德勝打開了話匣子。“我們村里很多老人的子女都在外面打工上班,留守老人的養(yǎng)老問題成了壓在鳳山人心頭的大事。有些單身老人,一想到要出去買肉買菜就很犯愁。吃飯的人少了不值當(dāng)?shù)貏訜熁?忙活半天做多了,剩飯好些天也吃不完,對身體也不好?吹竭@種情況,為了讓在外拼搏的鳳山人安心,就考慮在我們村建一個愛心食堂,解決這些老年人的用餐問題。”
鳳山村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經(jīng)過多次討論,制定了食堂的日常運營以及食品安全衛(wèi)生和營養(yǎng)搭配方案。通過自費+補貼的形式,按年齡分出梯次,80歲以上老人全部免餐費,79歲到60歲的象征性地收三五元錢,既保證了餐廳的運營,也讓更多老人吃上了可口的午餐。菜品每天保證有兩個菜,一個素菜一個肉菜。
有葷有素,還得雇上人做飯,這個支出可不是個小數(shù),餐廳日常運營的資金從哪里來呢?青州王府街道工作人員介紹,村支部書記在村里領(lǐng)辦了青州鳳凰臺種植園專業(yè)合作社,還經(jīng)營著一家旅游公司。餐廳日常運營的費用先從村集體收益里出一部分,不夠的部分由旅游公司和合作社來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