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堅信,奉獻是一種幸福。老同志雖然難做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把小事做好,同樣偉大,同樣能為黨分憂。”這是沂源縣春松老年志愿者服務隊黨委書記、隊長張光福常說的話。

春松志愿服務隊的誕生源于偶然。2016年,沂源縣老年大學的學員們發(fā)現(xiàn)他們經(jīng)常爬的勝利山上垃圾較多,便開始自發(fā)撿拾垃圾。時間長了,大家提議成立一支志愿隊伍。張光福表示,起初他還有些猶豫,但看到其他退休干部的熱情,便放下了顧慮,加入到了志愿者隊伍,并擔任了黨支部書記。
“最開始年輕人笑我們‘閑得慌’,但我們頂住了質疑,每天堅持在勝利山巡邏撿垃圾。”張光福回憶,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讓春松志愿服務隊逐漸走進了群眾心里。
如今,這支隊伍已從最初的53人發(fā)展到1300余人,成為沂源縣志愿服務的一張亮麗名片。
2019年,服務隊提出了“與黨委、政府同頻共振,融入社會基層治理”的思路。他們走出勝利山,走進社區(qū)、農(nóng)村、學校、企業(yè),開展文化惠民、銀齡互助、紅色宣講、矛盾糾紛調(diào)處等活動。
隨后,他們還組織57名從事過政法調(diào)解工作的志愿者,成立了“先鋒夕陽”平安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周仕文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一起宅基地糾紛中,他通過多次跟村里的老干部和80歲以上的老人溝通了解情況,最終確定房屋產(chǎn)權歸屬,化解了糾紛,讓雙方化怨氣為和氣。“只要用心、用情、用力,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周仕文的話,也是春松志愿者們的信念。
面對老齡化社會的挑戰(zhàn),春松志愿服務隊發(fā)起了“銀齡互助”項目。一次深夜,一位86歲獨居老人家中水管破裂,立即聯(lián)系了精通維修的志愿者劉衛(wèi)棟。水管修好時已是凌晨,老人感動不已。
張光福向記者介紹,春松志愿服務隊已成立105個互助小組,開展服務3160余次。9年來,春松志愿服務隊調(diào)解了820起糾紛,幫助困難老人3600余人次,宣講紅色故事500余場次,舉辦了1100多場演出。
張光福說:“數(shù)字是冷的,但人心是熱的。我們見過留守孩子摸著我們的紅馬甲叫‘爺爺奶奶’,見過癱瘓老人聽戲時手指微微顫動……這些瞬間像火種,暖著我們的白發(fā),也照亮別人的黑夜。”
如今,這支平均年齡65歲的志愿者隊伍,依然堅守在志愿服務的崗位上。張光福說:“只要心里充滿陽光,前方擁抱我們的必定是一個個充滿希望的春天。”
(全媒體記者董晴晴 實習記者谷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