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劍秋告訴記者,國外運營商會對用戶使用流量的情況進行跟蹤,然后分析用戶選擇的套餐適合與否,給用戶以提醒。正因為國外運營商在服務方面做得好,所以用戶抱怨就少。
反觀國內運營商,不僅僅在流量清零的問題上服務不到位,并且對用戶流量不夠用這種狀況的服務也十分不方便。曾劍秋在與記者交流時也表達了他自己對這種使用體驗的不滿意。“當流量不夠用的時候,你再訂的流量包,要到下個月才能用,這段時間你就要使用高價的套餐外流量,非常不方便”,另外,曾劍秋還指出,如果流量用超了,超出多少也不知道,運營商沒有這方面的提醒服務。
電信專家付亮也認為,針對運營商當前存在的狀況簡化套餐數(shù)量是解決爭議的一種可行性辦法。“對于套餐外流量資費及標準資費,2G降到1元/M或更低,3G降到0.3元/M或更低,4G降低0.1元/M以下;對于流量包使用完應提醒用戶續(xù)選疊加包,疊加包選購前的超出流量部分,計入流量包。”
從記者與運營商交流的情況來看,國內運營商已經(jīng)意識到這個問題。中移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移動也在嘗試創(chuàng)新服務舉措,比如通過套餐推薦、流量提醒等手段鼓勵客戶根據(jù)自己的使用情況選擇合適的套餐并飽和地使用,還可以隨時通過“加油包”來添加流量。并且,在普遍推出月套餐的基礎之上,在一些省份陸續(xù)推出了以季度或半年為計費周期的流量套餐。
中國電信[微博]的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中國電信會在更換套餐、完善服務、流量提醒等方面改進工作,讓用戶更加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便于他們做出最合適的選擇。但其表示,套餐外資費及標準資費不是由運營商決定的。
2/2 首頁 上一頁 1 2 |